贵州文史丛刊

文史考辨|中国古代的地方政府机构简易吗? 

来源:贵州文史丛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03日 16:58:58

宋朝地方政府建制为虚三级制:路-州府-县

此外,临安府又设立了四个具有公共救济功能的机构,分别是慈幼局,在府治东边的中和坊内;施药局,在慈幼局之北;养济院,共有六处,一处在西湖边的宝胜院,一处在杭城艮山门外,四处在善化坊;漏泽园,共有十二处,在附郭的钱塘县、仁和县辖区内。

政府部门配置非常齐全,很难用“很小的官员编制”描述

如此齐全的政府部门配置,已经很难用“很小的官员编制”来描述了。

图为河南开封包公祠庭院

州郡一级的政府机构设置

知府与通判并不是光杆儿司令,朝廷还给他们配置了若干幕僚与属官佐理郡政。宋朝州郡的僚属实际上来自两个系统:一是晚唐-五代时藩镇自辟的幕僚,包括判官、推官、节度掌书记与观察支使,叫做“幕职官”;一是唐朝州政府配备的掾属,包括录事参军、司理参军、司法参军与司户参军,叫做“诸曹官”。这两个系统都被宋王朝继承下来,合并为州郡政府的属官,不过两者的职能又略有区别,一般来说,幕职官更像是州郡长官的助理,而诸曹官则像是州郡政府的属官。

穿过府治的大门、仪门,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五开间、九脊顶的雄伟建筑,那是临安府治的正堂、知府的办公大厅,叫做“设厅”。知府作为一府之长,“掌总领郡务,宣布诏条……其户口、赋役、钱谷、狱讼听断之事,率举以法,凡兵民之政皆总焉”。所以其办公的设厅也位于府衙的中轴线上。设厅西边,也有一座规格略小一点的厅堂,这是临安知府与副职、幕僚联合办公的地方,叫做“佥厅”(或“都厅”)。

是宋朝的基层政府,以知县为行政长官,县丞为副长官,又置主簿分掌一县民政与财税,县尉分掌一县之社会治安,此外又有若干管理场务的“监当官”。总的来说,由于县范围较小,事务较简,县一级政府部门的设置也相对简单。

再来说诸曹官。诸曹官之首为录事参军,“掌州院庶务,纠诸曹稽违”,并管理州郡政府的大印,“州印昼则付录事掌用,暮则纳于长吏”,州郡公文用章,都须经录事参军之手。其职类似于州政府办公室主任,但宋朝的录事参军还兼理讼狱,并辖有一个法院,叫做“州院”。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吴钩

我们先来说幕职官。判官为幕职官之长,“掌裨赞郡政,总理诸案文移,斟酌可否,以白于其长(长官)而罢行之”,类似于州政府秘书长。推官的职掌跟判官差不多:“判官、推官掌受发符移,分案治事”,不过排序在判官之后,相当于州政府副秘书长。节度掌书记与观察支使一般不并置,因为他们的职权相同,均为掌管州郡的笺奏公文,有点像州政府的文字秘书。

宋朝的州郡一级政府,含府、州、军、监,既要统辖县政,又要临事亲民,公务繁剧,因此配置的政府部门最为发达。宋王朝的地方政治重心,也是放在州郡上。宋太宗曾跟宰相说:“刺史之任,最为亲民,苟非其人,则民受其祸。”刺史即州郡的行政长官,一般叫做知州(知府、知军、知监)。

(作者为文史学者)

临安府的副职乃是通判。作为州郡的副行政长官,通判与知府(知州)共同管理郡政,“凡兵民、钱谷、户口、赋役、狱讼听断之事,可否裁决,与守臣(知州)通签书施行”。知州签发的政令,须有通判副署同意,方能生效。宋时通判又有“监州”之名,有权监察知州,“知州有不法者,得举奏之”,所以严格来说,宋朝的州通判,既非知州的副贰,又非知州的属官,他们敢与知州争权,“每云‘我是监郡,朝廷使我监汝',(知州)举动为其所制”。打个不是很准确的比方,宋时通判有点像州检察长兼副州长,地位远高于明清时期的通判。

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临安府的行政与司法机关,临安府还设置了大量的经济部门,散落在府衙内外,如常平仓、镇城仓、交木场、抽解竹木场、回易库、常平库、公使钱库、公使酒库、公使醋库、红亭醋库、棚前醋库、北比较醋库、都醋库、楼店务、都税务、都作院,等等。

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宋朝的地方政府层级。宋朝地方政府建制为虚三级制:路-州府-县。

上一篇:沈阳文史讲坛推出书画专题
下一篇: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银川开展